成都市体育项目发展战略与未来布局
成都市在体育项目发展战略与未来布局方面有着详细的规划和具体的目标。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发展战略1. 高质量发展: 政策背景:成都市贯彻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体育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世界赛事名城建设。 目标:到2025年,成都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成为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到203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000亿元,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
2. 重点方向: 现代体育服务业:发展以户外运动、体育旅游为代表的健身休闲产业,重点发展竞赛表演、健身休闲、场馆服务。 高端体育制造业:利用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和软件研发优势,发展智能制造、虚拟赛事、云上健身、云上体育社交等新赛道。 跨领域融合发展:通过实施“体育+”工程,推进体卫、体旅、体绿融合,促进体育与文化、科技、养老、会展、传媒、金融等产业互融互通。
未来布局1. 空间布局: “1+3+2+N”体育产业空间体系:在中心城区打造1个运动休闲活力圈,城市新区打造3个都市潮流运动引领区,郊区新城打造2条体育旅游经济带,全域布局N个赛事经济发展动力芯。
2. 赛事体系: 《成都市体育赛事体系规划(20212035年)》:构建具有天府文化和成都特色的“六位一体”体育赛事体系,满足市民幸福美好生活需求,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3. 重点任务: 产业项目攻坚和招商引智:围绕10个重点领域开展产业招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进体育产业集中集聚发展。 数字化转型:以“技术+场n 开放协同:加快成都都市圈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拓宽国际国内交流合作。 体育消费提质升级:打造文旅体融合的消费新场n4. 七大工程: 竞赛表演业提质工程 体育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工程 体育场地设施强基工程 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引领工程 电竞文化之都赋能工程 冰雪运动消费场n通过这些战略和布局,成都市致力于将体育产业打造成为支柱型产业,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成都市体育项目发展战略概述
成都市作为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中心,近年来在体育产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了进一步推动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成都市制定了具有前瞻性的体育项目发展战略,旨在构建一个多元化、高品质的体育生态体系。
优化竞技体育发展布局
成都市将优化竞技体育发展布局作为战略重点,旨在巩固和保持优势项目,挖掘和培育潜优势项目,推动夏季项目和冬季项目均衡发展。具体措施包括:
巩固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提升竞技水平。
以足球、篮球、排球为重点,全面夯实“三大球”基础。
促进区域间合作,发挥各地资源禀赋,构建人才培养与交流、赛事组织、科学训练、基地建设等协调发展新格局。
重点发展特色项目名城
成都市将重点打造一批竞技体育特色项目名城,如成都市、绵阳市、德阳市等。通过以下措施实现:
大力发展体操、艺术体操、乒乓球、射击、花样游泳、跳水、羽毛球、武术、棋类等15个重点项目。
力争更多成都优秀运动员进入国家队并在国际大赛争金夺牌。
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成都市将体育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具体措施包括: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体育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体育项目资源配置与创新发展
成都市将资源配置与创新发展作为体育项目发展的关键环节,具体措施如下:
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科技等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体育产业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未来布局:打造世界赛事名城
成都市将致力于打造世界赛事名城,具体措施包括:
举办国际性、国家级体育赛事,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
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的合作,推动体育产业国际化发展。
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品牌,提升城市形象。
成都市体育项目发展战略与未来布局,旨在推动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体育强市目标。通过优化竞技体育发展布局、重点发展特色项目名城、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体育项目资源配置与创新发展以及打造世界赛事名城等措施,成都市将为全国乃至全球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